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动态

中央党校召开理论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

发表时间:2012-12-04    作者:社会科学处

编者按:根据中央党校校委安排,11月30日,中央党校科研部和机关党委联合召开了中央党校理论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出席会议并做了总结讲话。会议由中央党校副校长、机关党委书记徐伟新主持。本版摘要刊登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发言内容,供读者参考。

韩庆祥:历史新起点提升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从2003年科学发展观主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经 2007年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到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应从“历史新起点”来理解这种提升。

从发展意义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发展理论,是人类追求科学发展的共同遵循。科学发展观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追求人类共同理想目标的全球视野的高度,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开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视野,把对科学发展的“中国意义”进一步提升到“世界意义”的新高度。

从发展路径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中国作为大国和平发展进而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发展理论,是中国和平发展成为强国的应然遵循。把握科学发展观,应进一步站在实现大国和平发展需要“仰望星空”的新起点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大国走向强国。

从实践方式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引领当代中国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结构转型”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乃至长远发展实践的理应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站在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创新驱动”进行结构调整。

从执政水平上,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论,是我们党在“顶层设计”时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当然遵循。中国共产党人应站在治国理政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当代中国发展做出科学而理性的“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的科学理论治国理政,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

  

冯鹏志:建设最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从民生建设的角度看,上述五个方面的论述,不仅极大地扩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关于民生问题的认识,更显示了我们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已经形成一个集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坚强领导等基本维度于一体的战略思维框架。

首先,这一战略思维框架的思维特点在于:强调大历史的眼光;坚持历史辩证法的思维;注重系统整合的方法。

其次,这一战略思维框架的理论内涵在于: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正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我们党关于民生与社会建设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切实解决民生与社会建设问题,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理顺收入分配秩序,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生与社会建设需要坚持改革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全方位的社会改革。

其三,这一战略思维框架的实践指向还在于:努力建设中等收入社会,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打牢政府与公众之间社会信任的民生基础,有效化解“塔西佗陷阱”;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民生和社会基础,成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陷阱。

  

牛先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动力、手段、途径,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不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伟目标既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也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改革开放才能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上贯穿了改革开放这条主线。关于改革开放的紧迫性、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的内容、改革开放的重点、改革开放的步骤与方法等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就是要革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地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地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早已写入了宪法和党章,成为我国各项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的改革今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中华文明、“中国道路”的价值,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定而清醒地推进改革开放。

  

刘毅强:道路自信源自哪里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显示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这一“道路自信”来自何处?

首先,源于对国情的认识。这一基本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基本路线等问题加以重申。

其次,源于探索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创新之路,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概括、新的判断、新的结论。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再次,源于不断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是善于丰富发展正确认识的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这八项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道,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和目标指向,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最后,源于老百姓的衷心拥戴。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大国,从贫穷落后日益走向繁荣富强,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篇章。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利益、实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