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动态

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李卫红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发表时间:2012-12-04    作者:社会科学处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李卫红

(2012年11月18日)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报告中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面落实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分管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语言文字、机关党建和离退休工作,谈谈学习的认识体会和近期主要工作。 

  一、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关于理论创新、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 

  一是对理论创新的理解认识。十八大报告是一篇理论创新的光辉文献,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新的理论创新,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集中全党智慧,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在10年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全党的拥护。十八大报告指出,1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因而,十八大顺应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未来工作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做到“四个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四个“成功”清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提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认识。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十七届六中会全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报告回应了理论和学术界对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切期盼,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特别重大,不仅有利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而且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和自信,进一步增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自觉和自信,进一步增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和自信,进一步增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自觉和自信。 

  三是对党的建设的理解认识。十八大报告根据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党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可以概括表述为:把握一条主线,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条主线丰富了党的建设内涵,回应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两条原则,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既表明了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又显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决心;树立三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对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目标作出了更高标准的定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方向;增强四种能力,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赋予了对党自身建设新的时代要求;加强五大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凸显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报告还从理想信念、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管人才、基层组织创新、反腐倡廉、党的纪律等八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十八大对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表明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必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务必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务必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明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任务,加强统筹谋划、实现跨越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最为关键的一条,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八大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最新部署,大力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念讲透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讲清楚,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讲充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结合起来,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向深入。 

  二要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是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这对我们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篇文章,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在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基础上,立足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实践,加强理论提炼和概括,努力形成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向世界发出“中国好声音”。另一方面,高校社科界要责无旁贷地做好对十八大精神的深入研究工作。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积极贡献。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变化,深入研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优质研究成果。 

  三要切实加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鲜明标志。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社会所需的语言服务类型与日俱增,语言热点问题不断出现,语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频繁和复杂多变,语言规范、语言服务和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面临很多新的课题,这些都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十八大报告在三个方面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新时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继续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范围,同时更要注重提高质量,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二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三是“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这赋予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保持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