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动态

蒋乾麟:党的十八大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新使命

发表时间:2012-12-12    作者:社会科学处

 【核心提示】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同频共振,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在理论上、实践上和发展目标上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命题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加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十八大的召开,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使命。

  “当今世界正在酝酿新的科技革命,这将带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大局,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军队理论工作者同样责无旁贷,既要为丰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进行攻坚克难的探索,又要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近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八大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十八大报告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蒋乾麟:十八大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凸显了我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自信和自觉。经过我党9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完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为此而出现的各种发展主张,面对国际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现代化发展模式,十八大报告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对于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力量,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攻坚克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由“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使我们对两个“百年目标”充满信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

  三是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汲取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全面而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是党的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接,人事交替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等多个方面,为实现我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八大报告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蒋乾麟:十八大报告亮点众多,精彩话语不断,令人振奋。作为长期从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关论述。

  报告的第九部分尽管篇幅不长,但新论断不少,如谈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定位时,明确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针对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谈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基本原则时,强调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这些论述,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我党军事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体现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令全军官兵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哲学社会科学为实践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八大报告对于推进未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同样意义重大。您认为其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蒋乾麟: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同频共振,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在理论上、实践上和发展目标上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命题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加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就哲学社会科学本身而言,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拓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着新的变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能否迎头赶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不仅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关系到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地位和民族复兴伟业。

  关注并探求重大理论现实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展望未来五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趋势?

  蒋乾麟:“十二五”时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阶段。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根据十八大确定的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将着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探求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如: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研究,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研究,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国际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服务,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