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1-01 作者:社会科学处
提高质量龙首昂——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述评
■唐景莉
2012年,中国的龙年。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有三个划时代的数字值得特别关注。
“2011计划”、“高教30条”这两个里程碑式的宏大计划,加上228个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这三个灵魂数字,宛如三个奇妙的音符,奏响了2012年高教改革的华美乐章。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协同创新,成为高教2012年华美乐章的主旋律。
高教30条——提高质量主线凸显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载入史册的高教30条,全称是《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高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教育部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
高教30条,凸显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提出了六个部分30条政策举措。六大部分重点阐述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
解读高教30条,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教30条,堪称新时期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综观高教30条,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提高质量,必须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2011计划——创新要素有效集成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一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2年上半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2011计划”正式启动。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2011计划突破原有设计思路,更新设计理念。
应当说,“2011计划”不仅仅是一个科研计划,更是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计划,要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促进高校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科教结合的理念,贯彻“2011计划”始终。
这一计划,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2011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年为一周期,按照培育组建、评审认定、绩效评价三个阶段开展。
228个试点项目——高教改革综合推进
2012年,深化高教领域综合改革大幕拉开。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国家教改试点425项,其中228个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加上一系列专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推进取得积极进展。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高教改革稳扎稳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这是关于推进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式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强调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协调性。综合改革,要求我们在更大视野、更大胸怀、更大格局下来做顶层设计、加强试点、系统推进。
我们欣喜地看到,2012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我们欣喜地看到,2012年,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加强,通过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积累经验,有序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质量龙首昂,内涵发展金蛇舞。回顾2012年,高等教育着力提高质量,推进协同创新。展望2013年,高等教育推动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必将成为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模式”。
梦想与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回望2012,留在脑际印象最深的,一是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倡导回归大学本位,成功举办75周年校庆,师生、校友高度认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展望2013年,思考最多的是梦想和责任。既有我们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有创办“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大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梦想,关键在于踏踏实实的行动。教育是百年梦想伟业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秉承“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神,从延安一路走来,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面对国家的新要求,更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出志存高远、学业精深、体魄强健、厚重大气的具有创造精神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开辟新局面
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泱泱华夏,教育为基;国之大计,立德树人。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改革亮点频现,创新举措凸显。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中,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关注广大教师的发展,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自由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吉林大学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奋力开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中国梦”
天津大学校长 李家俊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0条”和“2011计划”相继出台并实施。面对新形势,天津大学坚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如,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成为由高校自己联合建立的首批协同中心;生物质能源专利技术“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被授予中国专利金奖,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探索先进技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必须主动承担历史重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中国高等教育加快改革步伐,为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不懈努力。
竞争与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马德秀
2012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大学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2012年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质量建设的突破之年,我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以协同创新倒逼学术组织模式变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今年,上海交大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核电设备大锻件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13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新的发展序幕已经拉开。中国高校将更加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竞争与合作,更加聚焦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转变大学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与一流目标相适应的创新体系和文化环境。
期待新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王迎军
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及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对引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增加办学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即将过去的一年对华南理工大学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在迎来甲子华诞之际,以优异的办学成就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农业科学等5个学科群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以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为契机,全面启动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的行动计划。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充满期待。华南理工大学将努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改革取得新突破。
使命更艰巨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
2012年是我们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开启之年,也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付诸实施的第一年。提高质量、协同创新成为本年度中国高等教育最热的两个词。这一年,党的十八大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正式写入了报告,昭示着中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更明媚的春天。
2013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使命艰巨。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立德树人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他们在投身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独具风格的大学文化。
办学特色化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武贵龙
岁月如歌,喜讯如潮。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共识与具体行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国高等教育坚持办“社会需要、人民满意”大学的宗旨,坚定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公平保障不断健全、人才集聚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各项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民族振兴,教育先行。新的一年,我国高教战线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全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江南大学将坚持“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协同创新谋发展、强化内涵提质量,努力开创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突破教改路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付子堂
2012年,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开始全面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扩张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数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转向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与此相适应,中国法学教育也在反思中试图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中国法学教育到底向何处去?
把培养机制与培养体制相衔接,在调整培养体制的同时积极推进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选择。该计划的最大特色是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毫无疑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契合了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为新的一年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好的突破口。
迎来新机遇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 梁颖
2012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一年。国家继续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次在高等教育领域面向中西部地区设立重大建设专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启动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2013年是全面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起步之年。作为地方“211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大学要抓住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的难得机遇,瞄准先进,拔高标准,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培育特色,凸显优势,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水平。
重内涵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郭广生
展望2013年,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把高等教育发展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同地方高水平大学服务于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结合起来,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
回顾2012年,北京工业大学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取得了重要突破——内涵发展、质量为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北京市属高校首家自主选拔录取单位;科技引领、协同创新,创新和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建立了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办学、深化合作,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并成立。
引领新风尚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 夏建国
这一年,包括我校在内的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校以评促建,使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估以清新之风气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风尚。
展望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紧张、就业困难将继续困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2013年,我有三大期待,期待之一:希望我国的高等院校,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期待之二:希望一个和谐的、生态的高等教育新体系尽早在我国形成,希望应用型高等院校培养出更多的服务地方的工程、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期待之三:希望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专科层次教育,不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终端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高端教育层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