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3-26 作者:
为宣传和推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更好地促进优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遴选、编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介汇编》第一辑于近日正式出版。我校三项成果入选,分别是殷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周子良教授主持完成的一般项目研究成果《民国初期山西村治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和王玉彬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青年项目研究成果《先秦子学视域下的庄子哲学研究》。
据悉,本汇编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首次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优秀成果进行集中选介,从2017年和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鉴定为优秀等级的450项成果中遴选出166项编辑而成,涉及21个一级学科,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供广大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借鉴。
近年来,我校人文社科科研在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获“优秀”等级、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项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社科科研的综合实力、百年老校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社会科学处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面向国家及区域重大需求、提升科技支撑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指引,切实落实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课题、承担大项目的工作任务,保证我校社科工作“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成果简介:
《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项目成果简介
该成果以语境论为轴线,围绕社会科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合法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在社会科学哲学基础的重建、本体论架构、知识论融合和方法论革新等方面,构筑一种具有自然主义特征的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纲领。该成果通过梳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元理论、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的语境论求解进路、语境论在社会科学具体学科中的实践及其代表人物等,从而呈现出语境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定位、主要内容及最新趋势,为建构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纲领提供思路和方案,由此寻求到社会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可供选择的理论基点和研究路径。该成果从语境论视角来把握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研究,是构建一种基于语境分析方法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尝试,这种分析模式及其具体研究内容对于国内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丰富和完善,以及科学哲学学科、人类知识体系的重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民国初期山西村治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成果简介
民国初期,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山西却因实行村治而成为全国的“模范省”,被誉为乱世中的“世外桃源”。因此,山西村治在当时就受到梁漱溟、王鸿一、茹春浦、米迪刚、吕振羽、颜兰亭和张东铭等学者的重视。在实行村治期间,除国家法外,山西地方政府还制订、实施了大量的地方性法令,这些法令曾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鲜有学者对山西村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过整体性的专门研究。本成果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从法律史、社会史角度研究民国初期山西村治。通过解读以下问题,揭示山西村治的经验教训及当代价值:山西村治如何使用法律开展乡村治理?开展乡村治理制定和实施了什么样态的法律?山西村治中的“村”如何按照法律变成一个“活体”?村治机关如何根据法律进行组织和运行?除村治机关外,对村民如何进行法律教育?山西村治中的法律继承或借鉴了中国或西方的哪些法律传统?山西村治法律实践的得与失是什么?山西村治虽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并非是毫无意义的过去。民国初期山西以村为中心而进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乡村治理的改革和建设运动,在当代的乡村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秦子学视域下的庄子哲学研究》项目成果简介
将庄子哲学置于“先秦子学”的理论背景下,在与先秦诸子思想的动态比较中,寻绎其思想渊源,辨明其学术特色,阐发其理论影响,较全面而系统地对庄子与先秦诸子的思想关系进行了研讨。在具体的研究中,本课题主要围绕庄子与某子之间蕴生出的“基源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比较,这些问题有:庄子对老子“道物关系”的理论转换;庄子将孔子从“方内”引向“方外”的内在理路;庄子对杨朱“为我”之学的改铸;庄子与孟子关于“心性”的迥异理解;庄子与孟子、稷下道家对“形”的不同安顿;庄子与惠施围绕“心物关系”的论辩;庄子之“德”与儒家之“性”的理路差异;庄子与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不同界说;庄子对“天下”与“圣人”的独特运思。通过这些提纲挈领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对庄子的核心观念进行更加全面的认知;与此同时,不同的“基源问题”又可以将庄子哲学的全副面貌建构出来,从而完善并加深我们对庄子之理论特质的理解。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