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社科动态

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来我校讲学

发表时间:2021-10-30    作者:

2021年10月30日上午9:00,由我校社科处主办、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初民讲坛”第四讲在我校会议中心博雅报告厅开讲。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先生受邀做了题为《黄河与中华文明》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郝平教授主持。

葛先生首先阐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葛先生认为,河流的水量、人类利用水的便利程度、流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地等初级资源、河口的位置等因素,是大河流域能否产生早期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葛先生继而指出,中华文明从距今5800年前后到3800年前后,经历了由“满天星斗”到黄河流域成为文明核心区的演进历程。黄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使得该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魂,这里是“天下之中”,这里是夏商周的都城所在地,也是政权统一时期几大政治中心的所在地,长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口的重心区和稠密区。葛先生认为,历史时期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几波北人南迁的高潮,最终使黄河流域成为南迁移民永远的故园记忆,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根系所在;黄河儿女也是历史时期边疆开发的主力军,造就了闯关东、走西口、移民西北等壮举;黄河流域还是各族人民的大熔炉,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葛先生也指出,黄河中游地区处在世界最大、最厚的黄土高原,这里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下游地区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开阔,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悬河,不利于通航,更有决口、改道的风险。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曾频繁决口、多次改道,给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扰动。黄河的大量泥沙,让古人对黄河的清澈有着强烈的情怀,故而在古代有“黄河清,圣人出”、“海晏河清”等成语典故的出现。进入历史的后半期,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长江文明的兴起、黄河决溢改道、战争破坏、人口外迁、沿海沿江地区的发展,使得黄河流域逐渐衰落下来。

最后,葛先生畅想了黄河文明的未来。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河实现了70余年的安流,党和政府在黄河流域建立大型水库,进行灌溉和发电,造福民众。并且提到了谭其骧先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治理黄河的策略应该是“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这个理念在今天黄河全流域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中,正在逐步实行,并且取得初步的成效。总之治理黄河的要点就是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葛先生指出,黄河文明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其价值无可估量,黄河文明必将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中再次繁荣。

在互动环节,葛先生认真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葛先生的报告高屋建瓴、宏大深刻,充分体现了大师风范。约11:30,持续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在全体听众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