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4-08-31 作者:社会科学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会上作主旨演讲。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辜胜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出席会议。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作会议总结发言。
徐匡迪在演讲中指出,由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人口,中国城镇化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城市拥挤、生产要素不足等突出问题。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是人的就业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人们从农业转向工业、服务业。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的内涵和实质,归纳成五条:第一,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第二,是“四化”互动的城镇化;第三,关键是城乡统筹布局合理的城镇化;第四,必须是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的城镇化;第五,城镇化要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徐匡迪指出,中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的基础,我国城镇化应该是全方位的、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在我们的研究规划中,中国城镇化的总体空间格局可以表述为“5611”,即5个大城镇群,6个战略要地,11个城市集群。城镇化的水平应与非农产业比重同步提高。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相对集中。自2011年起,我国人口的省内流动开始超过省际流动,这个新的动向值得注意。此外,“90后”农民工与“70后”农民工不一样,进城定居意识特别强,留城意愿强烈。推进“人的城镇化”,主要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从城市方面来讲,包括就业准入与保障、户籍管理改革、社会保障和住房;从农村方面来说,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经营和职业技术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要建设农民工社会融入支持体系。自主原则、分类原则、综合原则是推动“人的城镇化”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徐匡迪最后强调,过去30年,我国经历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千城一面”已成为当下许多城市的现实,它不仅是物质空间形式的雷同,更说明了城市精神的干枯和城市文化的贫乏。我们必须保护特色的城镇和一些古村落,留住淡淡的乡愁。正如吴良镛院士所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王伟光在致辞中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个领域。应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急需决策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
王伟光指出,“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通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杰出人才自觉汇聚,建立非正式的多学科集成智库,构筑新型思想交流平台和决策咨询渠道,可以为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的首批60名成员,都是来自与城市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10个领域的杰出人士。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巨擘(9位院士、6位学部委员),有崭露头角的学术翘楚,还有一批来自中央部委的领导,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未来正式成员将达到百人,同时将特邀一些国际著名学者等。由于每位成员都拥有强大的学术团队和学术资源,“百人论坛”实际也是近百个优秀学术团队汇聚的论坛。
王伟光提出,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和决策咨询制度,使“百人论坛”在国家决策中发挥重要咨询作用,我们需要众志成城,创新探索。第一,积极探索“百人论坛”新型功能定位。第二,大胆创新“百人论坛”新型交流机制。第三,选择重大课题,创新研究方法与交流形式。第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规。推进城镇化,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中国,是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或决策者,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希望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为平台与纽带,共同为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据介绍,“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由徐匡迪、陈宗兴、王伟光、汪光焘、吴良镛、牛文元共同发起倡议成立。徐匡迪、陈宗兴担任论坛名誉主席,王伟光为论坛主席。作为一个公益性、松散型的多学科集成智库,该论坛的成立旨在有效整合国内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城市相关领域的杰出研究专家和团队,建立起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和非正式沟通机制,加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论坛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将通过组织年会、讲座、研讨会、调研和学术交流等开展活动。
此次会议由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和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主办。来自中央相关部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首批成员参加会议。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及论坛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作者:邓之湄,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