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09-15 作者:
2015年9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同志出席论坛并做主旨讲话。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同志主持开幕式并致闭幕词。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联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网对论坛开幕式及大会发言采用异地同步直播形式进行了报道。
本届论坛秉承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宗旨,以“新型智库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热潮中,哲学社会科学界应该如何迈出新的步伐?”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同志指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赋予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新的时代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投身新型智库建设;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把握正确导向,加快建设步伐,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处理好智库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还肩负着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四川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高度重视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结合我校地域、学科、人才和研究优势,先后组建了“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新型特色智库,在西部边疆稳定与发展、涉藏问题研究、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地震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积极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是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此次论坛,一定会促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和咨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的水平提升。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以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主题发言,从“协同创新,构建智库建设体系”、“整合资源,推进学科和团队建设”、“凝练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建言献策,有效服务国家重要决策”、“寓教于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开思路,积极开展海内外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结合我校智库建设的实践,探讨了高校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建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发挥高校智库具有的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此外,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教授、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研究员、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教授、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教授、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研究员等学者分别从不同学科领域,结合各自所在的地区、所研究的领域,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闭幕式由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同志做总结发言,号召学界要抓住智库建设的契机,力争有所作为。强调中国学术界要做有思想的学问。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中国的学术研究、包括智库建设,必须呼唤思想的创新。我们要打破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实践、立足时代的需要,独立思考、有所作为,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惟其如此,中国学术才能真正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办单位发起和创办的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学术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九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谋划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历届论坛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微信公众号